最新一批AI受害者,是中小学语文老师

AI来袭,也将学校的语文老师卷入其中。

一些语文老师陷入了和AI争夺学生的怪圈。他们发现,收上来的作文疑似由AI生成。其词藻华丽让老师生喜,可文章越是出彩,老师便越是忧心。且不论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绕过了应有的训练机会,老师们更担心让蔚然成风,会让语文教育丧失意义。

许多语文老师在和争夺学生的周旋中疲倦不堪,也有语文教师倾尽心力想引导学生得当使用AI。

一、 打开潘多拉魔盒

春初的湘南,初中语文教师肖雨上完语文课,回到办公室开始批改学生们今天交上来的作文。

“老槐树?”肖雨在心里感慨,学生使用这个意象,挺老派。继续翻阅了几本作文册,肖雨开始觉得不对劲。

她先是留意到,“老槐树”这个喻体和相似的句子,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几名学生的作文中。而后,她开始发现像“老槐树”这样孩子们共用的比喻越来越多。

此前,肖雨曾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,可以用AI协助写作文。但现在看来,孩子们分不清“协助”和“照抄”的区别,一切都失控了。

肖雨不是唯一要和周旋的老师。

随着AI智能助手逐渐普及,也被用到了中小学生作业辅导之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发现,收上来的作文作业里,出现了AI生成的痕迹。这一现象,正在逐渐逼急语文老师们。

互联网上,一些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发帖诉说过自己批阅到“AI作文”的困扰。

一名IP地址为北京的小学教师发帖讲述,2024年开始,她发现很多作文存在严重套作的情况。此外,一些文段出现了不合理的错别字逻辑。比如“措手不及”写成“猎手不及”。“正常错别字的逻辑是,知道措手不及这个词,但是不知道是哪个‘措';写成‘猎'字,更像是不知道这个词,抄的过程中认错了。”

这位老师说,此前,学生上网抄作文很容易被证实,因为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原文,老师可以有理有据地告诉孩子,老师知道作文是抄来的,建议他们尝试自己进行写作练习。而如今,这位老师这样描述自己的困境:“我做老师的原则是,在有确切证据之前,都选择相信孩子。AI的出现真的会让我担心我的信任被辜负。”

在互联网上,她还分享了自己第三次在学生作业里批改到同一篇作文的无力感。评论区里,更有网友遭遇了更加离奇的情况:“当我改完十二篇一样的作文时,我已经失去所有的力气和手段。”

回溯起来,肖雨是在一个月前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。

在湖南,2025年是肖雨入职这所乡镇中学的第一年,她接手了一个初三班级的语文课。距离孩子们参加中考,还有3个月左右时间,可肖雨发现,孩子们在语文作文上能力欠缺。

按照通用的教学评估标准,初中作文对学生的要求不高。一名初三的考生,只要能在规定篇幅内,完整讲述事件,表达清晰,再嵌入一些优美的表达,便可以在中考中获得中上等的作文得分。

不过,肖雨发现班上的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无法得到作文分数。他们会以一种近乎放弃的方式完成作文。这些作文缺乏规范的书面语表达,充斥着口语化的语句,再则,欠缺完整的叙事,更多时候,学生会翻来覆去地写“要坚持”“要努力”这样的口号。

面对30多名和语文作文基准线隔着大段距离的学生,肖雨感觉分身乏力,无法挨个针对每个学生的特质进行辅导——留给她的时间太少了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想到可以用。一堂作文课之前,肖雨上网给学生们找作文。她需要一篇能呈现规范的起承转合结构,又方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习和理解的范文。可是,翻遍了能找到的网络资源和教材,她也没找到满意的范文。于是她开始求助AI。

打开AI助手,肖雨输入作文主题和写作要求。数秒钟后,AI生成了一篇符合要求的600字作文。不仅有基本的起承转合,而且没有使用生僻词汇,叙事过程中,还有侧重地对一些细节展开描写,这些都踩中了肖雨的教学重点,为她后续的作文课讲解提供了准确的范例。

在此之上,这篇范文还在描写中埋入抒情,隐忍克制,让肖雨看得出神。

完成那次作文讲解后,肖雨有了新的想法:既然AI具备这样的作文能力,她为何不利用AI来帮助学生们提升语文作文分数。

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,她把几篇学生的作文习作敲成电子文档。把这几份文档“喂”给AI,她指挥AI根据自己的修改意见润色作文。不消几分钟,AI就完成了肖雨交给的任务。而后,肖雨把学生喊到办公室,讲解了一遍修改思路后,把AI润色后习作发给了学生,要求他们回去“好好消化”。

最新一批AI受害者,是中小学语文老师肖雨的办公桌

随后的语文课上,肖雨正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把AI作为写作工具的方法,让学生们尝试着驾驭。她想着,这样可以让那30几位平时写不出作文的学生,通过学习的作文,领会如何在考试时写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。

没想到正是这堂课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。

“后半夜烧退时,父亲靠在长椅上打盹,鼾声断断续续。母亲把我发凉的手拢进她粗糙的掌心,体温透过层层老茧传来。走廊尽头传来早班护士的脚步声,晨光浸过磨砂玻璃窗,在消毒味道的空气里勾勒出三个依偎的影子。”

这是肖雨收上来的学生作文中节选。单是一个“拢”字的用法,就超过很多初三学生的写作水准。上交这篇作文的,是一位此前写作文难以通顺叙事的学生。

“那支老式水银体温计至今收在我的抽屉里,玻璃管里凝固的银柱永远停在39.2℃。每次发烧时父母轮流守夜的画面总在眼前晃动,他们眼里的血丝比任何刻度都更精准地丈量着爱的温度。在这个总用电子仪器测量一切的时代,有些温暖永远无法被数字计算。”

批改着这些作文,肖雨生出了一种拧巴的心情。作文的遣词造句越是惊艳,她就越是担忧。在这次作文作业中,一些学生没有经过辅导,借助AI,一扫此前表达的短板,通顺、完整地记述了事件。不仅如此,提交上来的作文骤然出现了隐忍而精准的抒情。没有积累量变,学生就实现了质的突破。这次作文作业中,实现相似质变的学生还有很多。肖雨判断,这些作业中有一些是AI生成的文本,她也担心,这会不会是AI的揠苗助长。

看着学生作文中充斥着的“老槐树”与“第三颗纽扣”,和那些一眼惊喜而又互相重复的语句,肖雨陷入了自我怀疑。

她回忆那天的课堂。当她讲完可以借鉴AI完成作文作业的想法,班级一下骚动了起来。慌乱中,有学生提起了AI助手的名字。她恍然大悟:或许是学生们会错了意,误以为老师允许大家用AI来生成作文作业,为此才感到惊讶。作为初三的学生,在老师没有留意厘清概念的时候,很多人混淆了“借鉴AI学习写作”和“让AI生成作业”的边界。

在肖雨理解中,乡镇学校的学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,如果让孩子放开了使用AI,在家庭里,孩子们缺少家长的指导,面对AI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写的作文会和AI越来越像,甚至完全依赖

批改完作文作业,肖雨第二天在课堂上严厉地提起了这个现象,她要求学生们不可以照抄AI的作文,不要成为被AI驱使的机器。

一方面,中考在即,作为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,借鉴AI,可以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。但另一方面,作为老师,她也要考虑这样的教育会否对学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。

“如果他们从小就用AI代替自己写作,那他们会失去感受力和想象力。” 下了课,肖雨感觉自己陷入了两难。

二、用AI替孩子写作业的家长

王耳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。她的女儿“多多”自上3年级开始,正式接受学校语文课的作文训练。

王耳回想起来,替女儿多多写学校布置的作文作业已经很久了。刚开始,王耳总会不小心在字里行间露出“大人”的痕迹。这导致有时候作文会被孩子的老师退回来要求重新完成。

2025年1月份,王耳和另一位学生家长闲聊时,意外得知对方也在替孩子写作文。和王耳不同,对方借助AI,作文作业写得又快又好。只要要求AI在语言习惯上接近小学生,AI就能模仿儿童的语言习惯来写作。和王耳一样,这位家长也帮忙孩子应付学校里誊抄文本、做PPT、剪辑视频等作业,为的是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。

王耳坦言,之所以主动让孩子用AI写作文,并非是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。曾经做过儿童文学编辑的她,在孩子的语文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功夫,对孩子未来练就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,也有着很高期待。

孩子一岁多开始,王耳就频繁带着孩子去儿童剧场观看演出。孩子读到二年级的时候,王耳还把女儿送去上课外的比较文学阅读课。

归根结底,她想保护孩子远离应试作文的思维惯性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